桃源女师校长彭施涤,早年留学日本,同盟会会员,因反对日本政府《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愤然归国,创办中国公学。1917年,任国会议员,并随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军政府,后来,进乡出任女子师范校长。“五四”运动后,他四处考察,锐意革新,为办学筹集资金,不惜典当衣服首饰。女师的爱国宣传团就是他扶植起来的。湘西籍作家沈从文说:“彭施涤先生在桃源办学多年,以头脑开明而对学生有显著影响。男女同校运动都出自这个学校,不久,即推广全国。”
贺龙对彭施涤的革新精神和女师的爱国行动十分钦佩,不仅经常予以物质上的援助,而且,把自己的妻子、女儿送进了这所学校读书。
陈伯陶,贺龙的同乡,其父陈南星,为湘西著名开明绅士。贺龙曾率部队驻扎他家,与陈伯陶早已相识。陈伯陶早年在常德就读,加入了同盟会,后赴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是中国留美学生会会长。巴黎和会期间,组织“爱国委员会”,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是一个接受过欧美文化的熏陶,颇有爱国思想的学者。他主持的省立第二师范一直被誉为“湘西政治摇篮”,培养出了不少政治家。共产党里的林伯渠、滕代远、粟裕等革命家都出自这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