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儒家治理思想
虽然儒学并非中国传统中唯一的治理思想,甚至在某些朝代,儒学的传播也受到过冲击和压制,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和主干的思想体系,曾长期作为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迄今仍然对于中国社会及周边的东亚、南亚国家有着强大及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首先体现在作为专制皇权合法性建构的主要基础上。儒家是由春秋末年鲁国孔丘创立的思想学派。先秦时期,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到了秦代,儒家思想曾遭到严重压制。汉代建立后,经历过奉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文景之治”,国力得到大大加强。到了富有征服欲望的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此后,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位置,并得以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儒家学派以“四书五经”为经典,以“仁”“义”等为核心价值,推崇政治上的“仁政”“德治”。在儒家思想包装之下,君王成为“天道”的化身和代言人,是尊奉伦理道德的典范,是臣民的表率和榜样。在积极的方面,儒家还发展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民本思想,要求君主勤政爱民,体恤民情,以得到上天护佑。因为儒家有利于皇权专治,汉代之后历代帝王多“尊孔兴儒”,官方和儒家学者还热衷于对儒学进行重新解释并为其所用,以利于维护其权力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