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清自雍正殿试后添朝考,乾隆又添五言八韵诗。嘉庆初年定令,各省举人到京,必先覆试,方能会试;若道路远阻,则会试之后,仍须覆试。此又与明特异者。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顺天解元查为仁以传递事觉而逸,帝疑新进士有代倩中式者,亲覆试畅春园,黜五人。会试覆试自是始。乾隆……五十四年,贡士单可虹覆试诗失调,讹舛不符,中卷除名,诏旨严切,谓礼闱非严行覆试,不足拔真才,惩幸进。至嘉庆初,遂著为令。道光二十三年定制,各省举人一体至京覆试,非经覆试,不许会试,以事延误,于下三科补行。除丁忧展限外,托故不到,以规避论,永停会试与赴部铨选。(《清史稿·选举志》三)
【殿试】
会试之后,复有殿试,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授修撰、编修,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自唐以来世俗极重之。余选庶吉士,属于翰林院,论资论俸。盖明代以翰林院为本衙门,大学士就任在此,故史官为储材之选,可以不出衙门而登政地,最为清贵。余授部属中、行评、博,三甲多授推官、知县。有明极重科举,而党援亦由之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