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特琳娜坚持自己的看法,并适时对各种有违她心愿的评价给予尽可能的回击。但来自她朋友圈子里所表示的反感和失望让她头痛。其中一位是她刚结识不久的大哲学家伏尔泰,没想到仅就这件事,他也站在了持不同意见的人的一边。他写道:“伊凡的事件处理十分残忍,人们会认为那是由一些死心塌地的人干的。”达兰贝这个曾拒绝过女皇盛情的境外作家写道:“非常遗憾的是,不得不摆脱掉那么多人,而且还要让人觉得你确实是生气了。不过,这并不是她叶卡特琳娜的过错。”这些朋友们的看法虽不像其他人那样恶意和尖刻,但也表示了一定的不同意见。不过,没有过多久,内外舆论渐渐平息下来了。他们接受了叶卡特琳娜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理由,认为稳住政局,宽猛相济是必须的。他们对远在俄罗斯的叶卡特琳娜平时所抱的敬意使他们最终宽恕了她的偶尔不慎。伏尔泰觉悟得晚了一点,还是达兰贝致他的一封信打消了他的顾虑。达兰贝引用了一句谚语:“最好在魔鬼杀你以前就把它杀死,叶卡特琳娜仅仅这样做了。”他还在信中写道:“我同意您的观点,哲学不应该为这样的学生过份自豪!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人们应该爱护朋友,包括宽恕他的缺点。”伏尔泰心悦诚服了,他专门著文就此写道:“这是别人的家务事,一切在这个‘家’以外的人为什么一定要纠缠不放呢?你的‘家’就那么相安无事吗?”霍勒斯·沃波尔在得知住在费尔尼的这位哲人的观点后,给玛丽·迪芳侯爵夫人写信说:“伏尔泰和他的叶卡特琳娜使我厌恶!”而舒瓦瑟尔公爵夫人则这样写道:“叶卡特琳娜总算清白无瑕了。她受到臣民们的拥戴,她是俄罗斯帝国的骄傲,她受到了全世界的敬仰,她是所有完人中出类拔萃者。”总之,到事情接近尾声时,理解的、支持的、赞扬的观点占了上风。叶卡特琳娜尽管日夜忙于朝政,但仍在细心地观察和估量着这股涡流的走势和结果。她预测,无论如何,俄罗斯的暴风雪会最终过去,阳光明媚的春天会最终到来。一个真正的帝国君王应该能够不囿于日常琐事而高瞻远瞩。她的亲信帕尼对此却心里不安,他担心陛下会陷入思想上的痛苦,因而严厉抨击那些胡说八道的人。女皇对他说:“只要是仅仅涉及我个人,我就决不介意那些流言蜚语。除非到事关俄国荣辱的时候,我才会认真对待,与之拼一死活。”
相关影视:男女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