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与“五常”
·顺者昌,逆者亡·
典出《史记·太史公自序》。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规定了一整套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称之为礼。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们认为,“齐之以礼”是维护其统治的手段。因此,以“礼”为重点,制定了数不尽的纲常之伦,特别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成了不可侵犯的维护封建等级制的道德教条。鼓吹“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即正,天下大定”。《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封建社会的史官,因此,维护封建等级制度,鼓吹纲常之伦是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世界观所决定了的。司马迁指出,遵循这些“纪纲”是“天道之大经”,就像要遵循阴阳四时一样,顺从就生存,违抗就灭亡。后人用“顺者昌,逆者亡”比喻不可抗拒。
·未分香臭·
典出《金楼子》。
昔玉池国有民,婿面大丑,妇国色鼻。婿求媚,此妇终不回家,遂买西域无价名香而熏之,还入其室。妇既矣,岂分香臭哉?世有不适物而变通求进,尽皆此类也。
从前,玉池国有户人家,丈夫长得奇丑,妻子生得倾国倾城,但是患有鼻塞病。丈夫向妻子讨好,但这妇人始终不愿回家。丈夫就买了西域出产的名贵熏香拿回来点燃,把妻子接回家来。但妻子鼻塞不通,怎么能够分辨出香臭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