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夏元吉传》中说:夏元吉,湘阳人。永乐年间,升任户部尚书。他为人很有雅量,别人有了好的建议全都采纳;如果别人犯了小过错,也竭力加以掩护。有时还替部下受过,甚至当被人诬陷的时候,事后也不进行报复。吕震尝曾经攻击过夏元吉,后来吕震尝替子求官,夏元吉没有因为他攻击自己而回绝,反而以吕震尝“靖难”的时候有守城之功,替吕震尝奏请。平江伯陈碹刚开始的时候也厌恶夏元吉,夏元吉却并不怨恨他,而且还常常称赞陈碹的才能。
有人向他请教:"您的度量是学来得吗?"夏元吉笑答:"我年轻时,有人冒犯我,我也会发怒。渐渐的在表面上就可以容忍了,再后来也就不放在心上了,久了就没有什么事不可忍了。”
专家曾经将宽容喻为三种境界:最初的境界是笼子里养鸟,只让它在狭窄的空间里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林子里养鸟,因地就利,利导,林盛鸟乐;最高境界是天高任鸟飞,任其自生,由此也就成了天空的广阔与博大精深。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夏元吉这种宽容待人的度量,确实达到了最高境界,令当时的人们皆生敬佩之心,一些排挤或者攻击他的人也觉得很后悔,为他的高尚风格所感动,而他自己也因为宽容而快乐。人生在世,快乐的心总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或依旧慈悲为怀,或弃善扬恶,怎样保持善良呢?除了自己加强修养外,要学会去原谅别人。自古以来,宽厚的品德、宽容的心态就为世人所称道,心胸狭窄则被认为是一种病态。当人与人之间有了矛盾以后,一般人往往心怀怨恨久久不能释怀。种心态与其说是与别人作对,还不如说是和自己较劲。何必让不愉快影响生活那?当你不肯原谅别人时,就是要死抱着不愉快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