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所谓“五胡乱华”的局面,处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区的匈奴、鲜卑、氐、羌、羯纷纷南下,入主中原。相当多的少数民族人民留在了中原,与汉族交错杂居,逐步融合。其上层则在与汉族地主阶级的对抗、纷争中,逐步封建化,与汉族地主合流,成为地主阶级中的一种新的成分,使隋唐统治集团中增添了许多少数民族的血液,促进了统治阶级内部构成的局部更新。
隋、唐王朝统治核心的关陇集团,本身就是一个胡汉合流的统治集团。皇室杨氏、李氏,是胡化较深的汉族,他们数代都与胡姓通婚。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和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姐妹是鲜卑人。唐太宗的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都是汉化程度较高的鲜卑人。唐太宗的姊妹中,襄阳公主嫁给窦诞,长沙公主嫁给豆卢怀让,他的女儿也有6人嫁给了这几家汉化了的鲜卑人。皇族的民族偏见比较淡薄,是显而易见的。另据统计,隋代二品以上官员中,父系有少数民族血统的就有63人[2]。唐朝更是蕃臣蕃将殷庭,除了长孙无忌、王珪、于志宁、豆卢钦望等汉化已极深的鲜卑族人外,还吸纳了许多少数民族首领加入到统治集团中来。如:阿史那社尔、阿史那道真父子和执失思力是突厥人,契苾何力是铁勒人,高仙芝是高丽人,哥舒翰是突骑施人。多民族混血的文武大臣就更多。隋、唐统治集团中融入如此之多的少数民族血液,使这个集团朝气蓬勃,使其观念、统治意识与统治政策,在整个封建社会里,都表现出一种空前绝后的开明特色,特别是其民族观与民族政策,不仅远远超越了前代的封建统治者,后代的封建帝王也很难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