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门下人才济济,最著名的有神昉、嘉尚、普光和窥基[33],称为“玄门四神足”。玄奘在译经的同时,对门人讲解有宗思想,开始创立唯识宗。他的弟子窥基继承了他的事业,撰写了大量的阐发有关经论的疏、记,有“百部疏主”之称。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成为后世唯识学者的经典论著。由于他弘扬了玄奘所传之学,充实了唯识宗思想,使该宗盛极一时。窥基之后有慧沼(650—714年),初随玄奘,后师从窥基,因长住淄州大云寺,遂称“淄州大师”。他所著的《成唯识了义灯》为该宗重要著述,对弘扬唯识思想多有贡献。慧沼弟子智周(668—723年),著有《成唯识论演秘》等书,也是研究唯识论的重要典籍。智周的弟子有新罗人智凤、智鸾、智雄,日本人玄昉等,将唯识宗传入日本,成为奈良六宗之一。
法相唯识宗奉印度大乘有宗,即从无著、世亲相承而下直到护法、戒贤、亲光的瑜伽行系学说。其基本理论是用逻辑的方法论证外境非有,内识非无,即“唯识无境”说;非常重视“转依”,即转变思想的认识,视认识上的由迷转悟为修持目的;主张五种姓说,认为有一种无性有情者永远不能成佛,改变了过去“众生皆有佛性”的看法。由于它照搬印度佛学理论,过于繁琐且不合潮流,所以在中国没有生命力,仅三传就由盛而转衰了。但由玄奘传入的印度因明学,对我国逻辑学、思维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