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为念佛修行的结社,源于东晋慧远于庐山所创的结社念佛。
[12]又称草庵、蓬庵、庵室、茅庵、禅庵,是指出家者及隐遁者远离村落所居住的简陋草庵。后世特称比丘尼所居住的地方为庵、庵寺。然而庵寺一词,原本通指僧或尼所居之寺,并不限于比丘尼所住之寺。
[13]佛教第一位比丘尼为大爱道,故女众的道场称“爱道堂”。
[14]又作讲院,专研天台、华严二宗为主的寺院。讲院者,即以讲明诸经的旨意为务。
[15]又作律院,专指依准戒律,持律严谨者止住的寺院。
[16]又作净刹,专弘净土念佛法门的寺院。
第二章 寺院建筑
有寺院就有信仰,佛教借着寺院安僧办道,弘法利生;欲得佛法常住,必须建筑佛寺。
佛寺建筑大略可分为修道区与生活区两大部分。基本的建筑包括佛殿[1]、法堂[2]、禅堂[3]、僧寮[4]、库房[5]、大寮[6]、山门[7]等七大堂口,因此有“七堂伽蓝”之称。如果加以细分,修道区又分为两类:安置佛、菩萨像和祖师像的大雄宝殿、弥勒殿、药师殿、观音殿、地藏殿、天王殿、伽蓝殿、罗汉堂、祖师堂、宝塔[8]等;供讲经集会及修道用的法堂、衣钵寮[9]、丈室[10]、禅堂、念佛堂、藏经楼[11]、云水堂[12]、钟鼓楼等。生活区的建筑有五观堂[13]、香积厨[14]、库房、客堂[15]、寝堂[16]、茶堂、延寿堂[17]、寮房[18]等。就整体的格局而言,寺院的建筑,当以能外现庄严的寺宇,内秘僧伽生活行仪的建筑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