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评人、新晋导演。
曾修读「电影美术学会」「电影美术课程」 及 「香港电影导演会」 「编导制作训练班」。完成课程後从事参与电影后期音效工作,亦曾参与电影及电视的中期制作(场记、助导、助理美术)。
1998年起参与电影及电视的中期制作(场记、副导、助理美术),及后转为电影制片,参与制片之电影包括﹕《十七岁的夏天》(执行制片)、《追踪眼前人》(执行制片)、《我是猫》(制片),期间参与编剧之作品更不计其数,并为「香港电台」多部外判计划单元剧集及动画担任联络及策划工作。 除电影、电视制作,翁氏亦曾为「电影神话创作发展基金」「电影神话剧本及短片创作比赛2001(中港台)」担任联络主任,2002年开始担任「电影文化中心(香港)」之干事,继续致力推动录像及电影文化工作。2003年担任「劳工处- 青年自雇支持计划」「影视项目」之顾问。 翁氏亦为影评人,为「香港影评人协会」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正式会员,2010年起撰写之影评散见于《电影双周刊》、《AM730》、《文汇报》、《香港电影》杂志、北京《电影艺术》杂志等。 2005年始为「东亚卫视」与林奕华共同主持电影文化评论节目「光影三人行」及「世外影院」,每周评论不同上画电影及电影DVD,同年导演纪录短片《鲤鱼门》,于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出。 2007年,翁氏策划纪录片《歌舞升平》,于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映,并监制了纪录片《被遗弃的针筒》,在澳门国际电影节放映,并获得了「最受观众欢迎奖」,同年翁氏担任「香港国际电影节」「鲜浪潮短片比赛」评审。 2009年翁氏担任「台湾金马奖 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优质华语电影大奖」及「华语传媒大奖」评审,并监制纪录片《淘金热》,参与「澳门国际电影节」。 同年翁氏自编自导首部电影长片《明媚时光》,获邀参展「香港国际电影节」、「德国慕尼黑影展」、「罗马亚洲电影节」及「北京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等,并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年度推荐电影」,及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晋导演」。同年监制之纪录片《10到90-女流之辈》获邀参与「香港华语纪录片节」,得到「评审推荐奖」。 2010年与建筑师林伟宜合作装置艺术作品《春秧街》,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出,并将执导「香港电台」单元剧《伊甸》,同时筹备监制纪录片《莫失莫忘》,及筹备导演电影《黄金剩女》及《踏雪寻梅》。
曾执导消费者委员会电脑互动游戏宣传片《消费Para Para》。